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门首页  部门概况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精准扶贫  统战工作  机关党总支  资料下载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精准扶贫>>脱贫典范>>正文
【脱贫典范】清华教育扶贫十年:知识惠泽社会 扶贫锤炼人才
2017-02-02 15:01   审核人:

 

   清华大学于2003年开通第一批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全面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至今整整十年过去,清华大学已在全国1086个县级教育机构、252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3600多个远程教学站,覆盖了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522个,覆盖率达到88%。每年提供的远程及面授课程超过2000学时,累计培训人次近160万,成功为贫困地区搭建了“知识扶贫的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服务社会: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使命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清华大学依托百年办学中积累的教育资源,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县级和乡镇级教育培训机构建立远程教学站,通过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基层干部、乡镇中小学师生、医药卫生人员、技术员和农民,为他们构建远程培训体系。

 

   清华大学以“智力扶贫”作为教育扶贫的工作理念,用知识来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清华大学从调研入手,实地考察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县,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无偿建立远程教学站,并向这些教学站输送远程课程,实施教育扶贫工作。到2011年百年校庆前,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已经覆盖大部分国家级贫困县。

 

   教育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的人群是主体,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管理与组织。每建一个教学站,清华大学都引导当地政府成立教育扶贫教学站领导小组。同时,为使远程教育网络真正、可持续发挥作用,清华大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还建立了免费的电子邮箱和信息管理系统,创办教育扶贫网站,通过各种手段和教学站加强沟通。考虑到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网络不发达、缺少技术人员等实际情况,教学站采用了音像效果好、操作维护简便、成本低廉的卫星技术。

 

   云南迪庆州委组织部部长郑艺说:“从2004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们GDP的增幅基本上是20%,这除了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外,也跟清华大学从智力上帮助迪庆、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是分不开的。教育扶贫大有成效。”

 

   拓展模式:地方出题、清华解题

 

   如何为贫困地区提供贴近需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和培训,是清华大学十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清华大学在设计课程之前,都要派工作人员去贫困地区调研和考察。例如乡村英语培训课程设计之前,清华大学组织外语系教师奔赴贫困地区,了解乡村英语教师的工作现状,找出他们的兴趣点,分析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课程体系,再将课程体系反馈给他们并一起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了最合理的课程体系。

 

   同时,针对贫困地区的需求,清华大学采用远程和面授相结合、“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时互动的培训。所谓“请进来”就是把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请到清华大学来参加针对他们自身发展的培训。“送出去”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卫星设备和远程教学站,将清华大学的课程资源直播或者录播至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人群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清华大学的培训课程;二是把清华大学的优秀教师及学生送到贫困地区开展巡讲及支教活动,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面对面地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

 

   经过多年的累积,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网络已经搭建成了一个针对中小学教师、学生、党政干部、城乡规划干部、乡镇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技术人员、普通农民的多领域扶贫平台和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

 

   公益育人:引领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扶贫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也在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教育扶贫的工作网络,从2004年起,清华大学利用暑期组织师生奔赴教学站所在地开展教育扶贫支教实践活动。3000多个远程教学站成了清华大学师生的第二课堂和公益实践基地。通过支教实践,师生们加深了对贫困地区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扶贫已经成为清华师生的实践课堂,融入到大学生培养和人文教育当中,成为清华学生在校期间的选修课程,切实地将教育扶贫工作融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

 

   2006年,参与过教育扶贫项目的同学们自发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的平台建设,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将学生教育扶贫常态化、长期化。协会成员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300多名会员,并组织创立了一些在校园内颇具影响、深受欢迎的品牌活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也通过协会,引领学生长期持久地参与教育扶贫,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促使部分学生立志毕业后从事扶贫事业。

 

   回首十载,白驹过隙。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在教育扶贫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表示:“清华大学将在全面深化学校改革的总体框架中谋划和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改革创新,义不容辞地继续做好教育扶贫项目,为切实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加快小康步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更多>>
广播台
记者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邮编:430065 备案号:鄂ICP备06007470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whtcc.edu.cn 2004-2013 ? 版权所有